“我们未检人就像穿行在成长迷雾中的掌灯者。这束光,照亮迷途少年的心灵,驱散他们眼中的惶惑,为他们徘徊的心灵标定归航坐标。”4月16日,在谈到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工作时,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巩树芳动情地说道。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巩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先发优势,会同团委、省民政厅研究制定规范司法社工服务的实施意见,将社会支持不断延伸至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领域,构建涵盖“过程评估、专项评估、个人能力评估、机构资质评估”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质效四维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全省各地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拓宽治理平台、加强异地协作等方式不断推进全流程全方位精准帮教,引导罪错未成年人回归正途。其中,宝鸡检察机关通过探索制定社工服务评价标准,创新司法社工“标准化+个性化”履职模式,成为陕西全面推进未检工作的一个亮点。
理念领航 共谋迷途少年新生路
近年来,宝鸡检察机关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中通过部门研讨会、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就宝鸡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听取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凝聚共识;同时,不断强化检校合作,以高校智力资源与检察实践经验的优势互融,助力理念更新,实现法学理论研究和检察实践双提升。
未检社会支持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司法社工对涉罪未成年人的专业化帮教,如何让精准帮教的质效发挥到极致,需要有完善的工作流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带着这样的思考,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对全市涉案未成年人特殊制度适用、涉罪未成年人帮教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精准帮教工作流程;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及高校专家意见,制定实施《宝鸡市人民检察院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工作指引(试行)》《购买精准帮教社会服务质效评估办法(试行)》,填补现行法律法规在该领域的空白,实现社会化精准帮教及帮教专业化评估,进一步推动完善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专业护航 唤醒成长路上迷失的少年
“怎样把人的力量统一起来,做到在理念上同频、工作中共振?宝鸡检察机关从司法社工职责出发,构建立体式人才队伍,由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库负责理念的指导、问题解答,由职能部门推荐具有丰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讲师团负责理念、工作方法的传递,由45名专业社工组成的社工团队负责具体参与帮教。”宝鸡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办主任王妮娜介绍。
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中,宝鸡检察机关首次全方位联合区域社会专业力量,建立专家团、讲师团、社会团队,三支队伍基础稳固、专业适配、贴合需求,为推动市域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及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024年下半年,通过公开招募、相关单位推荐、市院审核、向社会公示等环节,宝鸡市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队伍、讲师队伍、专家团已成立运行,截至目前,已开展精准帮教56次,帮助12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6名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就业。
整合资源 助力迷途少年破茧成蝶
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中,宝鸡市人民检察院以“规范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履职新模式”改革创新项目为依托,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未检社会支持体系,探索出了“检察+N”、“1+3+N”未成年人数字检察监督模式、“1+2+3”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帮教模式。
“孩子一拿到大学通知书,就让我带他见你,说一定要让你看看!”妈妈的话音刚落,李某自信满满地说:“长大了我也要像您一样,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看着眼前这个开朗阳光的准大学生,承办检察官王德凤不禁回想起初次见面时的场景。在初次见面时,没等检察官开口,年仅17岁的李某就不耐烦地说:“就这么点事,你找我妈,直接让我妈赔钱好了!”
高中在读的李某因涉嫌诈骗一案被移送到千阳县人民检察院。为准确查明李某涉案背后的原因,千阳县人民检察院邀请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社工对李某进行社会调查、心理测评;针对家庭教育缺失问题,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效改善亲子关系。经过跟踪评估,结合李某的犯罪情节、性质、悔罪等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对李某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成立了由检察官、学校教师、专业社工组成的帮教小组。考验期内,李某在帮教小组帮助下,家庭关系、学习态度得到明显改善,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某医科大学录取。
“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每一个相关部门都是‘接力棒’的重要一环,起点和终点都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润物细无声’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全面综合的司法保护,让未检工作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这是未检人共同的初心与使命。”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莉说。
编辑:闫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