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温度 帮扶有力度——陕西司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时间:2025-01-09 15:50:54  来源:西部法治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管理有温度 帮扶有力度——陕西司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2024年以来,陕西省司法行政机关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狠抓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扎实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全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擦护栏、扫落叶、清洁环境……2024年11月22日,在西安市灞桥区,有一支志愿服务队在多条街道进行义务劳动。

这支队伍的成员来自灞桥区,他们都是参加社区矫正的人员。

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城市平安建设,是陕西省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4年以来,陕西省司法行政机关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狠抓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扎实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全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截至目前,全省社区矫正“三类基地”1300余个;社区矫正机构建成率达100%,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帮扶

从统一工作证件到统一工作着装,虽说是社区矫正中最细枝末节的部分,却彰显着陕西省司法行政系统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真和重视。

自2022年起,陕西省司法厅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及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联合各职能部门出台一系列制度规范,覆盖调查评估、交付接收、管理教育等各个环节,全省社区矫正执法制度基本健全。

制度监管为基,以法育人是本。

陕西省司法行政系统在能动履职精细管治的基础上,注重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主动融入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以“善作为”促进刑罚执行提质增效。

“谢谢你们,是你们的法治教育让我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近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斜口司法所社区矫正室内,即将解矫的社区矫正对象刘某对司法所工作人员连声道谢。

原来,工作人员在走访谈话中了解到,刘某近期因恋爱问题,感觉被骗,存在思想波动。司法所工作人员不仅与刘某真诚沟通、谈心谈话,还给他普及法律知识,让他放下思想包袱。随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又多次上门,对其平时容易犯错的危险驾驶罪、帮信罪、交通肇事罪等以案释法,举一反三进行警示教育。

西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执法、管好管住重要,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拧紧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安全阀”同样重要。

2024年12月11日,家住汉中市勉县武侯镇的社区矫正对象刘某向勉县司法局报告喜讯称:“我参加了焊工培训,获得了技能证书,现在一个月工资有4000元。”

在开展法治教育、警示教育的同时,汉中市勉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帮扶活动,探索实施“社区矫正+职业技能”教育、“社区矫正+公益活动”教育等一系列“社区矫正+”矫治模式,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质效。

勉县依托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纪念馆、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纪念馆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了2个社区矫正红色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勉县司法局已开展10批次300余人次的教育活动。

打造联动帮教新模式

“省司法厅联合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出台《陕西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落实‘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要求,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道德等教育。”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处处长刘哲辉说。

为打造联动帮教新模式,省司法厅与民盟陕西省委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统筹推进全省“黄丝带帮教”工作,充分发挥民盟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提升特殊人群教育改造质效。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与民盟组织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工作共商、信息共享、活动共促等制度机制,共建县级社区矫正机构“黄丝带帮教”基地35个,开展各类帮教活动100余场,实现了“管理有温度、帮扶有力度”的良好成效。

11月8日,经过滚鸡蛋、大摆钟、拨浪鼓等热身小游戏,渭南市临渭区司法局联合民盟临渭区委开展的社区矫正“飘动的黄丝带”教育帮扶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气氛高涨,真正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达到了身心放松、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的效果。活动结束后,社区矫正对象王某说:“我觉得很解压、很受益,以后会积极参加这样的团体辅导活动。”

渭南市司法局将“飘动的黄丝带”项目融入国家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针对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特点,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法治教育等讲座,引导矫正对象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得失荣辱,累计组织46场团体辅导讲座等活动,服务2000余人,帮助矫正对象卸下心理包袱,主动融入社会。同时,渭南市司法局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矫治方案,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和干预,培育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累计一对一个体疏导220余人次。临渭区司法局与民盟临渭区委发挥双方专业优势,持续深化交流合作,联手打造3个“社区矫正就业基地”,累计指导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就业350人次,全区社区矫正对象再就业率达90%。

用好用活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核查是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在管在控的关键环节。2024年12月30日,西安市灞桥区狄寨司法所组织开展了社区矫正对象集中点验活动,进一步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

社区矫正离不开制度的兜底和技术的保障。陕西省司法厅用好用活信息化平台,全力打造“一网、两平台、三移动端”的“智慧矫正”体系,升级完善陕西省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研发使用“秦在矫”“秦矫务”“秦协矫”手机APP;同时,在全省107个县(区)建成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并保障省平台、移动端的“天地图”和心理服务应用,指导各地开展“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工作。

太白县依托省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建成了集自助矫正、报到登记、监督管理、心理辅导、应急指挥等“三区十八室”于一体的太白县智慧矫正中心。通过智慧矫正平台,加强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点对点、可视化检查指导,提高了对各种风险的预警、梳理、甄别、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县级社区矫正中心、司法所两级网络纵向贯通,上下联动。

全县15个村(社区)安装了社区矫正视频核查终端,建立了联动保障核查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实时受监管、遇事有保障,防止因生活、工作等应激因素出现再犯罪现象。

陕西不仅在社区矫正监管方面有着自己的“智慧”,在教育帮扶方面也充分运用VR技术,打造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自主式教育管控场景,监管质效不断提升。(记者 梁爽)

编辑:刘少华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