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买盲盒更方便,遇到不喜欢的还可以直接转卖。”10月24日,西安市民殷娜说。
所谓网络盲盒,就是在不同的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上,盲盒玩家们可以选购盲盒和在线拆盲盒。不同于明码标价的盲盒产品,网络盲盒不再是线下的“所买即所得”,而是通过随机发货甚至线上抽奖的形式才能“一睹真容”。
近日,咸阳市民李华雪用手机刷视频时收到一条弹窗广告,她下意识点开推广界面,结果显示中了一部洁面仪,需要支付59元。想着金额也不多,李华雪就完成了支付。可谁知支付完成后,推广界面变成了拆盲盒,她点开一看是个抱枕。李华雪随即联系商家申请退款,却被客服告知“盲盒具有特殊属性,开启后无法退款”。
从玩具盲盒到零食盲盒、文具盲盒,乃至宠物盲盒等,“万物皆可盲盒”正成为一些行业的营销新手段。盲盒经济野蛮生长背后,也暗藏了诸多消费陷阱。今年三季度,省消保委接到的有关网络盲盒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售后服务等投诉不断增多。网络盲盒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网络盲盒多以“低价”“捡漏”“保底必中”以及大牌电子产品为噱头,如“19.9元用上某手机”“开盒必中某产品”等,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者拆封后却发现商品实际价值与宣传所述差距极大,存在价值不符、货不对板、虚标价格等诸多问题。
商家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多款盲盒APP的相关协议包含盲盒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一经开启,不能退款”等内容,排除了消费者退换货的合法权利。有的还包含“取消订单不退现金,只能退回盲盒账户,兑换成平台虚拟货币后继续在盲盒APP内消费”“虚拟币余额不可提现”等规定,这些规定实际上是变相强迫消费者购买其商品,强制消费者与盲盒APP经营者交易,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购买盲盒“游戏规则”不透明,对消费者提醒告知不到位,相关咨询电话难以接通。省消保委接到的关于“喜拆拆”等盲盒APP的相关投诉,其中就存在未以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订单号、运费、回收手续费及提货期限等内容,商家客服电话始终难以接通等问题,这些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盲盒不同于明码标价、“所见即所得”的产品,商品不确定性更高,信息不对称问题更突出,由此产生的消费侵权行为更加隐蔽,调处难度大。部分盲盒类APP开发门槛低,售后体系不完善,对消费者投诉不够重视;有的盲盒APP有意设置复杂规则,易形成群体性消费投诉事件,涉嫌虚假广告、欺诈等,投诉处理难度更大。
为此,省消保委建议,相关大型平台对各类在其平台上引流的盲盒APP广告要尽到审查义务,合规投放,及时受理和处置用户投诉,必要时采取屏蔽、断链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反馈信息;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平台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置。同时,相关部门应规范盲盒经营活动,加强盲盒应用的线上监管,建立健全线上动态巡查和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的商业主体限时整改、关闭。
省消保委也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轻信各类营销话术,要理性消费,如发现不良商家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等,要注意留存证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编辑:韩佳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