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让这件事有了圆满的结果!”4月2日,饱含感激的话语从当事人口中真诚道出。原来,一起拖欠8年之久的工程款纠纷案,在紫阳县人民法院蒿坪法庭法官坚持不懈调解下,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近年来,紫阳县人民法院蒿坪中心人民法庭秉持并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出“法庭+”联动多元解纷机制。该法庭积极主动融入党委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凭借生动鲜活的司法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枫桥式人民法庭”称号,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法调携手:修复借款背后兄弟情
今年3月,蒿坪镇的张某因拖欠王某14.5万元借款,二人产生纠纷来到蒿坪法庭寻求帮助。蒿坪法庭庭长王珩深入了解得知,王某与张某本是朋友,二人之间有两笔借款,虽对借款事实并无实质性分歧,但主要矛盾集中在利息计算和付款时间上。王珩认为该纠纷具备调解的可能性。
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庭借助镇综治中心,将此案委派给“老李调解室”先行调解。“老李调解室”由民警李雅文牵头设立,他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又热心肠爱管“闲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李。
王珩与老李详细对接案情后,调解室里,老李贴心地为两人泡上热茶,聊起之前两人一起跑货运,半路爆胎共同扛货的经历,试图唤起他们往昔的深厚情谊。随后,他又严肃提醒张某,过高的利息在法律上是得不到支持的,但王某当初在他困难时出手救急,这份情谊他理应有所表示。见双方态度有所缓和,王珩借机阐述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以及司法确认不收费且省时省力的优势。
最终,在多次耐心劝解下,双方达成“降息分期还款”协议,并同步完成司法确认。次日,王某拿到裁定书时感激地说:“不用打官司就能解决问题,真是省时又省钱!”
部门协作:化解彩礼纠纷难题
2月5日,紫阳县双安镇居民小李家中气氛紧张。45岁的小李结婚不到两年就要离婚,并坚持要求岳父退还13万元彩礼,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了解情况后,双安镇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控制住局面后,第一时间联系蒿坪法庭。十分钟后,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组成的“解纷专班”迅速来到李家。民警坚守在门外,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司法所调解员耐心与小李岳父交流,语重心长地强调孩子幸福的重要性;王珩告知小李,法律虽然支持返还彩礼,但需综合考虑实际花费和共同生活时间等因素。
调解员认真梳理了桌上的票据,表示结婚酒席花费2万元、金饰3万元、彩礼8万元,共计13万元,并且妻子小杨陪嫁了家电,两人共同生活一年两个月。王珩进一步补充说明,依据司法解释,酌情返还部分彩礼才更为公平合理。
经多次“背对背”调解,小李最终同意岳父返还5.8万元彩礼,双方达成返还协议。
庭所联动:巧议分期破僵局
腊月时节,秦巴山区寒风刺骨。紫阳县汉王镇某砖厂门前聚集了十余名工人,他们手中紧紧攥着欠条,想要回自己的工资。砖厂负责人老陈则眉头紧锁,满脸愁容。由于企业资金链断裂,砖厂拖欠工人工资107万元,若僵持下去,工厂只能面临关门的困境。
王珩刚结束一场庭审,听闻情况后,迅速带领干警驱车赶往现场。厂房里,工人老张情绪激动,称快过年了,这钱要是拿不到,一家人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王珩见状,迅速启动“诉调对接”机制,联合镇司法所共同开展化解工作。
司法所调解员一边端来热茶,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王珩则与老陈深入沟通,表示工厂倒闭对工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分期支付工资或许能让工厂保留一线生机。针对老陈提出的账上资金不足的难题,王珩耐心劝说,阐明拖欠工资不仅要偿还本金,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分期支付法庭能够帮忙协调期限。
经过四个小时的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工资分六期支付,首期20万元过年前到账,剩余部分按月偿还。工人老张说:“有法院盖章,我们信!”老陈也如释重负,称分期支付给了自己喘息的机会。
2024年以来,蒿坪法庭积极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成功化解各类纠纷174件,完成司法确认82件,民事案件比上年减少10.2%。此外,法庭还定期向辖区镇村发放《涉诉纠纷分析简报》和《风险提示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在这里,法官不只是定分止争的裁判,更是走村入户的“解忧人”。他们用司法的温度与智慧,精心绘就了一幅“法润茶乡、情暖民心”的和谐画卷。“多元解纷不是‘选择题’,而是基层治理的‘必答题’。我们将持续以机制创新回应群众需求,为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紫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童兴林说。(通讯员 吴庆华 记者 陈洪钧)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