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检察官查看汉江湿地保护情况。通讯员 夏启 摄
3月21日,检察官利用快检实验箱检测朱鹮栖息地汉江水质情况。通讯员 夏启 摄
三月,温暖的春风拂过秦岭,汉江两岸的油菜花次第绽放,金色的花海从洋州古城一路蔓延至青山脚下。朱鹮掠过云端,油菜花染黄阡陌,在这幅山水画卷背后,一抹“检察蓝”正以法治之力默默守护着千年洋州的生态底色与人间烟火。
生态检察守护“东方宝石”。3月18日,在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正在查看汉江湿地保护情况。近年来,洋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融合履职合力,先后办理了37件涉及朱鹮栖息觅食地非法捕捞水产品、滥伐林木、非法狩猎、危害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查办300余条线索、发出300余件检察建议,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15件。同时,该院与朱鹮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制定长效机制,建立以朱鹮保护为重点的秦岭“四宝”司法保护基地。
公益诉讼润泽金色花海。“无人机取证发现该地存在面源污染风险后,我们推动多个部门开展了联合整治。”3月21日,在洋县田岭村观花点,金灿灿的油菜花宛如金色的波浪随风起伏,站在花田中的检察官介绍道。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耕地保护、食品安全等问题,洋县检察院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0余件,让检察服务跟着油菜花的金色轨迹延伸至千家万户。
未检春风护航烂漫童真。近日,花海深处的校园里,洋县检察院未检团队正在开展“法润校园 守护少年的你”主题活动。检察干警结合真实案例,围绕校园欺凌、校园安全为孩子们送上丰盛的法治大餐,让法律的种子伴随春风播撒心田。三年来,洋县检察院开展了20余场定制式法治教育、10余名罪错未成年人公益服务活动。
科技赋能织密法律监督网。当暮色浸染花枝,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的电脑屏幕依然在闪烁。近年来,无人机航拍技术已成为该院生态保护的“空中之眼”,通过全景扫描、动态跟踪等功能,能够精准锁定非法占用林地、固体废弃物倾倒等违法行为;公益诉讼快检实验箱的引入,将水质、土壤检测时间从传统送检的数日缩短至20分钟;大数据模型的深度应用更是突破了传统办案的时空限制,通过整合海量数据,运用模型比对,精准研判相关线索,助力检察监督更加精准高效。从无人机拍摄、污染快速检测、执法记录仪规范取证到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模型应用,科技赋能的法律监督正为这片土地织就更密保护网。
如今,洋县既有“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乡愁诗意,更有“法治护航万物生”的时代注解,让公平正义润无声,让司法为民如花开,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展开方式。(通讯员 杨智渊 记者 张大鹏)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