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检分院、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查看西安市长安区百塔寺千年银杏树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春季的秦岭北麓,万物复苏。凤凰岭下,古观音禅寺清幽安静。寺内有棵1400余年的银杏树,每逢深秋或初冬,满树金黄,落叶宛如金毯,十分壮观。
“你看,树上芽孢密密麻麻的,已经开始长出绿叶了!”3月23日,站在千年银杏树下,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以下简称“陕西铁检分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惠琳琳说,自办理督促保护古树名木系列案件以来,她每年都要回访两次。
精准“问诊”秦岭古树名木
2019年,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树在网络社交平台走红。然而,在2021年11月初的最佳观赏期,这棵银杏树的叶子却已掉光,让慕名而来的游人颇感失望。
千年银杏树“病”了。之前,古观音禅寺的工作人员发现它长势没有以前好了,树干上有很多虫洞,一些树皮干枯,一碰就掉。
古树的“病情”牵动着众多网友的心,也引起检察机关的关注。2021年8月,陕西铁检分院部署开展秦岭古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行动,调取了秦岭45.5万棵古树名木的海量信息,运用新媒体搜索、卫星遥感和实地勘查等方式,梳理出类案线索52条,迅速组织人员对西安、安康涉秦岭区域的10个区(县)境内古树名木开展走访排查。
检察干警排查了1.2万余棵古树后发现,一些古树不同程度存在保护不力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这棵千年银杏树。此外,还有秦岭野生动物园外的古板栗树群、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的柿子古树群、蓝田县鹿苑寺王维手植银杏树、周至县楼观台景区老子手植银杏等古树名木,树龄均在200年至2600年之间。
检察机关还邀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岳明和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房丽君、王亚玲3位专家,一处一处给古树“看病”。经专家诊断,有些古树存在病虫害、树干空洞、树枝折断等自身受损状况,有些古树生长环境存在地面硬化、护栏破损、铁丝缠绕等人为损害情形。
检察建议凝聚保护合力
一棵古树的成长,短则上百年,长则数千年。“这不是一件小事。”岳明说,古树名木蕴含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一旦管理不善,就再也没有了。
惠琳琳说:“当时秦岭野生动物园外的古板栗树群所在的那片地,准备施工建停车场,一些树差点就被砍掉了。”
陕西铁检分院果断启动公益诉讼程序,邀请专家、行政机关共同商讨方案,向林业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同时,检察机关还向地方政府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古树名木保护不力的问题。
在检察建议的推动下,有关政府部门迅速行动,开展古树名木产权界定和保护责任落实相关工作,推进建立古树名木智慧化监测系统,完善建立林长制、“一林一警”制、涉林案件“行刑衔接”机制等,古树名木保护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病愈”之后,古观音禅寺里的千年银杏树恢复了枝繁叶茂。
“从千年银杏树到秦岭万余棵古树,从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未来我们将依法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持续关注古树名木的保护情况。”惠琳琳说。
数据显示,在秦岭古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行动中,陕西铁检分院、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陕西省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不力问题立案10件,发出检察建议11件,推动保护古树12959棵。
发挥法治力量 守护“绿色国宝”
3月23日,记者在古观音禅寺看到,千年银杏树周围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寺庙工作人员介绍,林业部门每年都会联系专家来查看千年古树生长情况,如果发现病虫害,就会使用无公害农药进行灭杀。
早在2010年,陕西就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有关部门积极履职,抢救性地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谈到《条例》的颁布实施,岳明很振奋。作为一名植物领域的专家,他相信《条例》实施后,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不断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陕西现有古树名木72.7万余棵。“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老百姓的乡愁。”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检察长王勇表示,“针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检察机关不仅不能缺位,还要有效发挥法律监督职能,让古树名木的年轮继续镌刻文明传承的密码。”(记者 张英 通讯员 张碧秀)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