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在家门口还是在县城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巡逻车24小时来回穿行,我们感到很安全。”3月10日,宜君县宜阳街道西苑小区居民李先生高兴地说。
平安是改革发展的基石,是人民群众福祉所系。2024年以来,铜川市宜君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主线,以平安建设考评为抓手,以强化基层建设为基础,全力以赴防风险、保稳定、护安全、促发展,为宜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高位谋划 推动长治久安
宜君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标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多次对平安建设作出批示,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全县平安宜君建设工作会,命名20个村(社区)为“平安建设示范村(社区)”、26个县级单位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建立了与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相衔接的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制发《关于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的若干措施》《2024年平安宜君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党委领导、政府参与、社会协同的县、乡两级平安建设组织领导体系更加健全,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立体防控 构建安全屏障
治安稳则平安至。宜君县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加大线索摸排力度,强化线索举报宣传,加强行业乱象整治,不断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实效;加强重点部位治安防控,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按照“135”快速反应机制要求,优化街面巡逻模式,加大巡逻频次,实行网格化大巡防工作机制,优化完善“网格化+视频巡控+街面巡逻”立体化、全角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地区全时全覆盖;加强重点场所治安管控,发挥“交所巡”改革效能,加强动中备勤巡逻队伍建设,靶向设定防范网络,突出显性用警,采用“车巡+步巡”“线上+线下”“视频巡+现场巡”等方式,强化人员密集部位的巡逻防控,让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宜君县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加强打击震慑力度,聚焦从“实”推进,紧盯“六个坚决防止”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抓好全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各项工作;聚焦从“深”整治,结合辖区实际对治安复杂场所进行清查整治,统筹推进“打、防、管、治”各项工作,重拳打击黄赌毒、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对涉枪涉爆等危险品从业单位、烟花爆竹销售点进行全面检查,督促落实安全责任,最大限度排除风险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聚焦从“常”服务,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做到社区矫正对象管理有强度、安置帮教对象走访有深度、重点未成年人服务管理有广度,落实落细各项服务管理措施;聚焦从“优”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包联机制,落实重大项目结对服务机制,实行“一法官+一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三送三询一回访”企业大走访活动,回应企业关切,全面护航企业权益。
矛盾化解 稳固和谐根基
宜君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作用,进一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三级综治中心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和预测预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政法干警、镇村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开展大排查、大起底,系统梳理分析研判,划分风险等级,逐项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防止风险外溢、矛盾上行;健全完善矛盾风险“发现-研判-流转-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做到“矛盾风险多源收集、三级网格多元化解、工作流程闭环管理”,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曹明红“五个三”和老王工作室调解模式,聚焦婚姻家庭、情感、邻里、债务等纠纷,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一年来,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58件,调处成功256件,调解成功率99.22%。
宜君县不断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创新,深化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拓展“轮值轮守”新型群防群治模式,探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双积分”制、巷长制等符合县域实际的基层治理做法。全县共划分网格650个,配置专(兼)职网格员650名,实现了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推动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机制;建立2500名红袖章群防队员及平安志愿者队伍,为全县各乡镇(街道)13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举办业务培训班,扎实开展基层治理群防群治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活力,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李成龙 通讯员 郭梦琪)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