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检察院干警深入学校为未成年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照片,由府谷县检察院提供)
“未成年人如同茁壮成长的幼苗,需要精心呵护才能枝繁叶茂。随着罪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分级干预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完善,预防与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再上新台阶。”2月25日,府谷县检察院“谷雨”未检团队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近年来,榆林市府谷县人民检察院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引领,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在“谷雨”未检品牌基础上,成立“谷雨润心”心理咨询团队,与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联动履职,综合运用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方式,探寻未成年人内心世界,打造“检察+心理健康分级干预”体系,引导未成年人养成健康心理。
聚焦高质效办案
构建干预性预防体系
依法惩戒+心理矫治。府谷县检察院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因案施策、因人施策,注重“三个效果”有机统一,防止突破法律底线一味从宽或简单求严,把握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主观恶性较小的特点,依法从宽,针对极少数性质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犯罪,依法从严;建立心理帮教矫治机制,运用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心理学手法,实施精准帮教,对帮教对象指定一名检察官、一名亲属、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共同帮教,成立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方案,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重新回归社会。
多元干预+分层实施。该院深刻把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由“小错”滑向“罪错”的发生规律,针对罪错、年龄、措施强度等级,以矫治转化为根本目的,分层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司法训诫、赔礼道歉、责令具结悔过、行为矫治、社会观护、专门教育等,建立轻重不同、各有侧重的干预措施体系,对未成年被害人启动专人心理援助计划;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刑事犯罪未成年人及家长分层分级干预,联合县家庭教育指导站、心理健康协会对上述两类重点人员及监护人开展心理观护帮教和家庭教育指导。
聚焦一体化履职
构建保护性预防体系
团队打造+菜单式普法。府谷县检察院成立“谷雨润心”心理咨询团队,将3名取得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心理咨询师证书和社工证书的干警纳入办案团队,同时,吸纳45名持证心理健康咨询师等社会专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心理咨询实践;共建观护帮教基地,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长城保护工作站等共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7个;多种形式开展菜单式普法,建成全市首家沉浸式体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推出线上线下、多样化、精准化法治产品,定期开展法治春令营、法治巡讲进校园等活动,累计举办法治讲座100余场次,参观基地100余次,覆盖40余所学校、4万余名师生家长。
综合履职+诉源治理。该院立足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制发类案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充分履职,解决多发性、常发性问题,助推行业治理、系统治理,完善制度机制;联合县公安局、教体局、文旅局等多部门对电竞酒店、点播影院、网咖等新业态领域进行专项治理,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检察建议18件;通过强制报告发现线索,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通过办案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原因,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失学辍学、网络不良信息诱导、部分游戏软件宣扬暴力等,依法办理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案件。
聚焦多元化共治
构建预防性治理体系
格局构建+统筹整合。府谷县检察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预防治理格局,积极向县人大提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年度十大建议之一;坚持监督定位,积极融入,恪守边界,做实检察机关长期探索、成熟定型的履职方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途径,以督促监护、家庭教育指导助推家庭预防,以法治副校长履职强化学校预防,以专项治理、社会支持等联结社会预防,以惩治网络犯罪推进网络预防,以督促依法履职助推政府预防,以协作配合、监督制约共促司法预防,形成“六大保护”的预防合力。
社会支持+多元共治。该院引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等多元融合矫治元素,创新“一站式”联合帮教工作模式,助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体系建设,与县关工委、心理健康协会共建“检察官+社工+心理咨询师+益心为公志愿者”多元化服务团队;主动向县委汇报,争取县委支持,梳理共性问题,提出治理建议,整合对未成年人具有监护、教育、帮扶、救助等职责的行政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共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健全协作机制,保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运转有序、见行见效。(通讯员 刘慧 吕海林)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