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由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邓某、颜某等犯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海关与司法机关衔接查处侵害知名商标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
被告人邓某、颜某自2020年4月起,雇他人生产假冒某奢侈品牌包并对外销售,非法经营数额37.69万余元。被告人肖某、刘某从2021年1月起,采取向生产作坊提供生产原料等方式定制生产假冒品牌包后销售,或通过直接购进假冒品牌包销售的模式,大量销售假冒品牌包,销售金额25.49万元,违法所得6万余元,扣押在案的假冒品牌包价值29万余元。被告人张某从2021年8月起,明知其低价购进的某奢侈品牌包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加价销售,销售金额22万余元。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在申报出口的货物中发现上述侵犯知识产权产品后,经西安市公安局侦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被告人邓某、颜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告人肖某、刘某、张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2个月至1年8个月,全案并处罚金34万元,并没收犯罪工具,追缴违法所得等。被告人邓某不服提起上诉后,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系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典型案件,入选2023年度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西安中院按照“三审合一”审判机制,由知识产权法庭审判该案,探索了全方位、立体化、全要素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新路径,充分体现了对重大跨地域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全链条打击,展现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保护,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有利于净化市场秩序,彰显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强。(记者 魏鑫)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