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板沟岩画。(资料照片)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部署开展“寻访文物古迹、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活动期间,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组织开展了“检护文脉·文化‘寻保传’千里行系列活动”。陕北高原检察院积极落实文化“寻保传”的各项要求,始终秉持“用心寻访,用力保护,用情传承”,积极投身到文物古迹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2月24日,陕北高原检察院检察官陈波告诉记者,2024年11月29日,陕北高原检察院在办理督促整治铜川市耀州区某水泥公司矿山周边矿渣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时,发现非法倾倒的矿渣、建筑垃圾严重威胁清代岩画安全的线索后,第一时间展开深入调查。办案检察官通过现场勘查、走访周边居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到,该清代石板沟岩画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系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铜川市重大发现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岩画所在的石板为自然形成的不规则三角形,表面微凸,南北长37米,东西宽25米。在石板西南部有人工开凿的石台阶3处,岩石上分布着各种较粗的线刻画,有马、狗、莲花、虎头等动、植物图形,另有方形和圆形图案。
“这一发现如同一记警钟,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岩画已经刻不容缓。”检察官陈波介绍道,经现场勘查,岩画保护范围内有两处违法倾倒点,倾倒有大量矿渣和建筑垃圾,破坏了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对岩画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岩画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保护?这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是办案人员不能解决的,需要借助“外脑”,通过专家论证等方式确保办案的精准性,更好推动案涉地区岩画得到有效保护。
1月14日,陕北高原检察院就督促保护耀州区焦坪村石板沟清代岩画行政公益诉讼案举办公开听证会。 李雪 摄
1月14日,陕北高原检察院就督促保护耀州区焦坪村石板沟清代岩画行政公益诉讼案举办公开听证会,邀请文物保护专家、政协委员、律师、行政机关代表参加,将专家论证同检察听证相结合,为岩画保护建言献策。
听证会上,行政部门和听证员充分发表了各自意见。铜川市耀州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王建域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阐述了该文物的保护价值。岩画,作为一种石刻文化,是先民们用来记录和描述当时生产生活场景的文化表述形式,是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石板沟岩画是耀州区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处岩画,对于研究耀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岩画的保护,王建域从专业角度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据了解,此次检察听证与专家论证为石板沟岩画保护绘制了清晰的蓝图,检察机关将持续跟进,联合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周边企业共同做好清代岩画的保护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岩画保护工作落地见效。同时,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宣传工作和文物保护紧密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岩画的保护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岩画,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让这些古老的岩画在岁月长河中闪耀光芒,世代传承。(记者 高虎 通讯员 周梦迎)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