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了近2年的吊装费用尾款,经过商事调解,不到1个月就收到了款项,这下工程可以继续开工了,真的十分感谢。”2月17日,鄂尔多斯某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西安市天平商事调解中心表达了感谢。目前,双方当事人企业重新建立了合作关系。
近年来,陕西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经济活跃,各类企业难免遇到纠纷。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2月,陕西省司法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探索新路径,先后在西安、宝鸡、榆林开展商事调解试点工作,指导设立了5个商事调解组织,着力化解贸易、投资、金融、证券期货、保险、房地产、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矛盾纠纷。
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在陕西,通过商事调解组织调处矛盾纠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新选择。
据统计,去年全省商事调解组织共调解案件678件,调解协议司法确认390件,调解成功案件标的额11.67亿元。
“商事调解太给力了”
商事调解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在商事领域的具体实践。
2024年12月底,在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的主持调解下,一起拖欠3年之久、涉案金额近50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调解员以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为立足点,兼顾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释法明理,并与原、被告反复沟通确认未支付款项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节点,并督促被告尽快履行付款义务。
该案从接受双方委托,到签订商事调解协议,再到当地法院予以司法确认,用时3天时间。甲公司相关人员激动地表示:“以为要等大半年才开庭的案子,没想到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这么快就解决了。商事调解太给力了!”
陕西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调解模式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事纠纷时,逐渐显露出一些局限性。而商事调解打破常规,创新性地引入专业法律人才、行业专家等多元调解主体,组建了一支复合型调解队伍。他们不仅精通法律条文,更对各类商事活动的运行规则了如指掌,能够精准把握纠纷关键,直击矛盾核心。”
2024年以来,省司法厅按照面向全国“出制度、出经验”的思路,在程序上优化商事调解流程,简化不必要环节,实现纠纷快速受理、高效调解,同时制作《商事调解申请书》《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书》等9项文书规范,实现案件申请、登记受理、调解程序、数据报送、文书卷宗“五统一”。
与此同时,科技也成为调解“好帮手”。各商事调解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调解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当事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便捷参与调解。
灵活快捷低成本
营商环境既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其经济竞争的“硬指标”。
前不久,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法院委派诉前调解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原告陕西某石油科技公司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陕西某建筑材料公司支付原告货款、资金占用费等各类费用600余万元。
该案涉及某石油科技公司与某建筑材料公司之间的钢材交易,案件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金额巨大上,更在于双方合作多年所积累的情感与信任。调解员深入了解案情后,以资金占用费的争议焦点为突破口,制定了以“法理结合、情感沟通、利益平衡”为核心的调解策略,通过灵活协商和利益平衡,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纠纷解决的效率与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益与发展前景。陕西省司法厅充分发挥灵活、快捷、保密的行业优势,加快推进商事调解的各项工作,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成为企业解决商事纠纷的首选方式,有助于更好更快地解决商业领域矛盾纠纷,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提升投资吸引力,助力经济发展。
在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方面,西安市司法局充分强化业务指导,在试点工作中,引导西安市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落地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立足涉外商事纠纷调解业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40余名境内外专家学者、律师等担任商事调解员,储备优秀涉外商事调解员力量,主动融入示范区建设,为陕西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走进来”提供法治保障。
多元协作化矛盾
2024年8月,原告高某来到榆林中允商事调解中心申请诉前调解的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是案涉工程的实际施工人,被告则是208名集资修建住宅楼一方,由于房屋建造中出现工程造价缺口,需要补款而发生冲突。
“从起初的不信任到逐渐认可,我认为这是商事调解在榆林的一次质的飞跃。”榆林中允商事调解中心律师马普金说,通过和法院的相互配合,释法明理,促使双方当事人最终接受商事调解,并于当天签订了调解协议。随即,马普金启动了“商事调解+司法确认”衔接机制,向案件管辖法院榆林市横山区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6天后,法院便出具了榆林市首份“商事调解+司法确认”裁定书。
这是省司法厅积极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行指导调解法定职能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省司法厅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纠纷预防与化解体系,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就民商事案件的诉讼与调解对接工作达成合作协议,对委派、委托调解、司法确认、诉与非诉衔接、线上调解及信息通报等事项予以明确。省司法厅提出“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方式解决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问题,同时以“有偿+低价”运作模式,保障调解员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商事争议案件,持续拓展调解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力争将更多的商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对于拓展商事调解协议的执行方式,西安市司法局还积极搭建商事调解组织与公证、仲裁机构对接平台,探索“商事调解+公证赋权+仲裁确认”路径。目前,已有2家商事调解组织分别与市公证处、西安仲裁委对接业务,对调解成功且符合办理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条件和仲裁确认的案件,引导向公证、仲裁机构依法申请办理的有关事宜进行筹备,力争达到解除当事人后顾之忧、“案调事了”的效果。
陕西商事调解的成功实践,促进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合作。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支持,为商事调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企业积极参与调解,遵守调解结果,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提供调解服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记者 梁爽)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