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2023年9月起,西安市委政法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协调全市政法机关,创新开展以“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政法机关信访问题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以《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若干措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十条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
活动开展至今,西安市政法机关在打击惩治、纠纷化解、司法保护、优化服务、平台创建等方面成绩喜人,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政法机关的务实担当、营商环境的向好向优。“两行动、两措施”这一创新工作亮点,为全国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的“西安政法样板”。
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检察护企”工作站。 李凤萍 摄
构筑安商护企坚实堤坝
2024年11月13日,捷报从广东传来,西安某公司负责人何某的心情舒畅了许多。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屡次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关键时刻,西安政法干警夜以继日接力侦办,在多个省市成功查获造假窝点并将嫌疑人缉拿归案。
这是西安市政法机关护企安商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12月底,西安市政法机关共办理侵企刑事案件802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227人,涉案资金约20.07亿元,持续释放了严惩侵企犯罪、规范市场秩序的强烈信号,给企业家吃上了“安心丸”。
西安市政法机关创新开展涉企案件执行“八个一”活动,出台政法机关深化执行协作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关中城市群4省13市执行联动合作机制,严厉打击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行为,共办理涉企执行案件16.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80.95亿元,为企业兑现胜诉权益“加油提速”。
为畅通法企沟通渠道,西安市政法机关每季度召开政法机关负责人与商会会长、企业家见面会,建立政法干警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一企一警”法律服务、“万所联万企”活动,建立中小微“律师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法治体检”,助企完善管理制度、防范风险隐患。
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霸陵派出所民警在中铁二十局西延高铁特大桥建设项目工地走访。丁仁圣 摄
力促矛盾纠纷“事心双解”
西安市政法机关在开展信访问题化解攻坚专项行动中,要求一线接待人员和办案人员树牢法治理念,把群众的揪心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按照“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要求,灵活采取全面复查、领导包案、公开听证、案件评查、分类处置、纠错补正、司法救治等方式,推动了一批信访事项实质性化解,实现案结事了。
10年前,苏某从陕西某置业公司购买商品房后,发现房屋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欲退房退款。经多次调解,陕西某置业公司同意为苏某办理退房手续并退还购房款,但拒不承担违约金及苏某因买房而产生的贷款利息损失。2023年8月,苏某到检察机关申请民事诉讼监督。
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检察院先后两次召开听证会。检察官及参会听证员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合同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充分释法说理,最终双方同意各让一步,陕西某置业公司补偿了苏某的贷款利息损失,矛盾就此化解。
西安市总结梳理政法领域信访工作法治化经验做法,健全政法、信访协作配合机制,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信访利害关系人听证制度,形成政法机关主战、信访部门督战、社会力量参战的工作格局,实现标本兼治、长效常治。
西安市召开2024年全市政法机关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推进大会。孙梦娇 摄
护航科创企业专注创新
“‘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进一步拉近了政法机关和企业的距离,为我们科创企业量身定制‘法治体检套餐’,提供‘一对一’‘陪伴式’法律服务,让我们在西安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安全感。”西安兆格电子公司总经理李小兵说。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西安市政法机关深入推进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措施落地见效,加大聚焦法治“活水”对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保护力度,为“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持续蓄势赋能。
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区分局在涉企案件接报案中心接待企业代表。董永军 摄
西安市委政法委在科创企业集聚区西咸新区召开依法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现场观摩推进会,邀请80名科创企业、科研机构代表与政法机关负责人共商共议,为科创企业提供精准化法治服务。
西安市政法机关严惩科创领域违法犯罪,综合运用提级侦办、一线研案等措施,破解“取证慢、维权贵、管理弱、反馈难”等堵点难点,依法办理侵犯著作权、商标权和窃取商业秘密等案件138件,有效解决了科创企业的后顾之忧。
在深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中,西安市两级法院深化运用“三合一”审判机制,充分发挥“巡回审判+委托调解+技术调查+专家咨询”审理模式,先后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99件;针对科创企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问题,编写发放《企业常见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提示》《商业秘密标准指引》500余册,助力科创企业健全完善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识别处置体系、第三方监督评估体系,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此外,西安市政法机关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庭、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公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秦创原法治赋能保障中心等平台作用,开辟法企沟通、案件办理、法律服务专门通道,以“一站式”服务助力科创企业行稳致远。
“法治西安 示范先行”——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推介交流活动现场。孙梦娇 摄
培育国际商事法律服务高地
2024年9月21日,作为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5项重点活动之一,“法治西安 示范先行”——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推介交流活动圆满举办。
中央法务区的揭牌,标志着示范区将拓宽建设内容和法务功能,明确政务、法务、商务“三位一体”发展定位,逐步打造成为立足陕西内陆型开放的商事法律服务优选地、面向西部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法治资源集聚地、服务全国涉外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区、辐射“一带一路”商事争端解决的创新实践区。
西安市坚持以法治为核心、以改革为驱动,将示范区建设列为市级重点改革任务,联合驻地高校共同研究编制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加快发展意见》,成立企业重整服务中心、金融服务工作站等部门;同时,围绕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对外投资法治需求,编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法规汇编》《西安市涉外法律服务指引》,组建“涉外企业法律服务团”,先后办理涉外案件508件,涉外公证4.9万余件;以服务中欧班列和涉外企业为重点,创新建立调仲结合、诉调结合、诉仲结合的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模式,成功化解国际商事纠纷30件。
“我们公司已经有40多年的海外业务经验,主要业务范围涉及非洲与东南亚国家。示范区为我们涉外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揽子’‘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出海经营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中国水电十五局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姜军利说。
未来,西安市将以示范区为载体,以法治力量推动西安形成更高水平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示范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级与效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行稳致远。(姜争民 陈杰钢 褚明)(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