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新问题新挑战,全省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总目标,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充实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整治农村交通违法顽症痼疾,着力除隐患、防风险、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科技驱动、实战导向,以现代化治理方式破解深层次难题,针对性开展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治理。
强化科技应用 构筑坚实屏障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勤务运行模式,在公路安全源头风险管控上,实现源头风险的精准画像、溯源及闭环治理;在提升农村公路本质安全方面,运用智能公路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实现路况、安全设施等隐患的快速识别;在识别化解公路交通动态运行风险方面,借助综合性网络视频资源,织密感知网络,运用智能分析模型实现风险的主动发现、重点违法的精准识别、各类风险的动态防控;在推动农村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实施应用方面,建立完善交通安全协同共治机制,研发数字化协同共治平台,提升了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效能,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搭建智能排查治理平台,通过线形和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实时采集路面状况、交通流量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如路面裂缝、标志牌损坏等,系统将立即生成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从而大幅缩短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时间周期,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建立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新型警务模式,为精准分析研判农村地区群众出行、交通违法行为、事故多发点段等特点规律提供有力支撑,对事故多发路段、时段及类型进行分析研判,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建立集指挥调度、视频监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慧警务平台,实现对农村道路交通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与管理。
铜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结合辖区实际自建多个数据模型,对车辆疲劳驾驶及凌晨、夜间高频出行车辆和“早出晚归不午休”面包车等自动预警,即时推送查处率。针对公路事故易发路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难、采集慢等突出问题,支队采取“人工+科技”手段,由民辅警依托手机端小程序上传现场照片、视频等资料,建立道路隐患视频图像数据库,提高隐患排查整治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有力维护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治理安全隐患 助力“减量控大”
对“人、车、路、企”的安全隐患,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风险等级进行标注,分级分类一图展示,特别是对道路隐患,按照事前事故易发、事中风险高发、事后事故多发三类进行分级分类预警,精准指导勤务调整、警示诱导、道路施工等。为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精准闭环治理,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实行“排查、交办、整改、验收、评估”流程管理,各类隐患均可显示整改进度,自动跟踪进程,并对进展缓慢、效果不佳的下发督办通知,实现进度可感可知;建立“三响应”机制,即系统实时监控,分级分类将报警信息推送民辅警、村干部、乡镇干部,推动落实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管理责任,进一步提升源头管理水平。
为保障农村交警中队高效运行,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各县(市、区)交警中队建设及勤务运行情况纳入全市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减量控大”考核,增加考核分值比重,调动基层干劲;为每个执勤点位配备警车、反光锥筒、移动闪爆灯等设施,执勤民辅警佩戴执法记录仪、肩灯、反光背心,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为农村群众打造出更加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
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结合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强化机制保障,提高事故预防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落实乡镇交通安全属地责任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法定职责,建立健全农村交通安全联动宣教、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村民交通安全自治指导、违法联合整治四项机制,形成了“线上发现、线下劝导、源头清剿”的农村交通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
汉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督促村基层组织建立曝光台对典型事故、违法案例进行曝光,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交通安全承诺书》,压实县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发放《倡议书》劝导农村群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针对性推送《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提示函》《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整改建议书》,推动风险隐患治理,充分利用“两站两员”优势,针对性地开展上门精准劝导、精准宣传,有效提升农村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守法出行意识。
严查交通违法 强化宣传教育
为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分级分类管理,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推动建立健全乡(镇)、村两级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形成市、县、乡(镇)、村四级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一乡一站”控住面,“一村一站”管住片,“一组一员”盯住点,全面构建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主体在县、管理在乡、治理在村、延伸到组”的防控体系。同时,安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深入国省道沿线村庄和乡镇集市,向群众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剖析当地发生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详细讲解安全出行注意事项,提醒群众自觉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商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辅警采取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农用车、电动车、摩托车是否存在反光标识缺失或破损、尾部车牌被灰尘或泥浆遮盖、车灯不亮、防护装置安装不规范等情况,确保反光标识齐全有效,让“车尾”亮起来,提高车辆夜间行驶安全。
杨凌示范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不断健全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队伍,为劝导员统一配发反光背心、喊话喇叭、停车示意牌,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劝导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赶集、“大喇叭”、村社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出行注意事项,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的安全守法出行意识,传递文明交通理念。(肖元)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