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2月的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处处洋溢着立春时节万物竞发的蓬勃朝气。2月11日,暖阳洒在清水村的一处宽敞院落,一场院落会正在进行。返乡的年轻人和村里的老人们围坐一起,大家刚吃完热气腾腾的饺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就是公共文化活动太少,年轻人都没啥能一起玩的。”刚从大城市回来的大学生小刘率先发言。村支书柏俊友笑着点头:“你提得对!我们也在琢磨这事,打算在村里建个文化活动中心,大家有啥想法都说说。”于是,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活动中心的选址、设施,还有未来能举办的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院落会在凤凰镇的各个村落频繁进行着。小小院落会架起了干群“连心桥”,凝聚起了基层治理的合力,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效能。
从“政策宣讲”到“民心相通”
1月初,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返乡,清水村的院落会也因此格外热闹。返乡青年小李满脸忧虑地说道:“常年在外打工,家里老人对法律一知半解,特别容易跟邻里产生纠纷,这可太让人操心了。”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众多村民的共鸣。凤凰司法所所长解靖峰接过话茬:“隔壁村老陈家和老李家因为排水问题引发纠纷的事儿大家都听说了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解靖峰结合发生在周边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晦涩的法律条文讲解得生动形象。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村民老赵问道:“要是子女不赡养老人,该怎么办呢?”解靖峰耐心解答:“可以向镇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帮助,我们会全程协助取证、起诉,帮您维护合法权益。”
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法律知识如同种子一般,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如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凤凰镇已深入人心,干群关系也变得愈发和谐紧密。
从“鸡毛蒜皮”到“和谐共融”
1月底,双河村村民李某豪和王某安在镇村调解小组的见证下,郑重地签下了和解协议。这两位老邻居因为晒谷场的使用时段和边界划分问题,闹了长达半年的矛盾。之前,调解小组多次调解都以失败告终。
在双河村召开的院落会上,镇平安办干部和村支书带着精心准备的航拍图、土地承包档案来到晒谷场,还邀请村里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回忆30年前的界石位置,一起帮李王两家解决矛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番沟通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他们约定错峰使用晒谷场,并共同出资修缮公共设施。两家握手言和,李某豪和王某安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无独有偶,大寺沟村也发生了类似的事儿。
村民张某才和张某发的宅基地纠纷持续了一个多月,让两家人都疲惫不堪。在院落会上,镇农综站干部联合村干部组成专业测量小组,对照历史档案重新进行勘界。当泛黄的图纸在院落石桌上缓缓铺开,两家人看着父辈当年共同丈量的手写数据,多年的矛盾终于烟消云散。张某才感慨地说:“多亏镇上派专业测绘员来,不然这陈年旧账还真算不清。”
从“问题收集”到“限时解决”
“村里的路灯坏了好几个,晚上出门看不清路。”“能不能多设几个垃圾投放点,垃圾到处扔可不行。”在前不久桃园村召开的院落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桃园村联村领导、副镇长彭婷当场郑重承诺:“一周内,一定解决到位!”
会后,镇村干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修理路灯,马不停蹄地规划增设垃圾投放点。仅仅一周时间,路灯重新亮起,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垃圾也有了“新家”,村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针对院落会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凤凰镇建立了详细的“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镇纪委全程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全镇通过院落会收集返乡人员意见建议65条,办结率达98%。
“基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群众的炕头茶碗里。”2月12日,凤凰镇党委书记赵鹏感慨地说道。从化解宅基地纠纷到谋划产业发展,从解读政策到共筑乡村和谐,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院落会,正用小板凳架起干群“连心桥”,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凤凰镇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讯员 曾昱翔 记者 李煜)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