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大集的入口,当蓝田县司法局工作人员支起喇叭喊着“扫码需谨慎”时,800公里外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的年货街上,普法志愿者正将一副“民法典护家宅安”的春联挂上居民家的墙上,而在积雪未消的延安市黄龙县柏峪村,车载喇叭播放的“务工维权三字经”已回荡在山谷。
三秦大地上,跨越经纬度的法治协奏“声声”不息。陕西司法行政系统践行“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紧盯岁末年初关键节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春节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春运“大礼包” “年货”带回家
“大伙儿赶集记得拿好手机,过年了注意财产安全!”“外出不要随便扫码,防止电信诈骗!”1月25日,蓝田县司法局组织普法骨干走遍辖区各年集,为赶集群众带去了一场场“法治大餐”。新年日历、手写春联、手提袋、宣传册……摊位上“法治年货”种类丰富,吸引人驻足停留。
“考虑到春节期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且年集活动多,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参考,减少春节期间矛盾纠纷的发生。”蓝田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岳娟说。
春运期间,西安火车站更是人头攒动。新城区司法局启动“冬暖人心 法润万家”公共法律服务惠民普法宣传活动,为旅客送上了一份贴心的“春运普法大礼包”,向过往旅客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文明出行。《5分钟看懂出行纠纷处理》折页,让农民工老李眼睛发亮:“去年我被黑车坑过,现在终于知道咋维权了。”
为进一步充分保障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西安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工业园区、建筑工地、街头巷尾、年货集市、住宅小区等农民工集中工作、居住区域,围绕法律援助申请、劳动争议解决等与农民工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并组织专业律师团队现场提供法律咨询、维权引导、文书撰写等服务。
数据显示,西安司法行政系统春节期间发布普法短视频1800余条,12348热线涉节庆纠纷咨询量同比下降35%。
“村晚”接地气 普法入人心
当关中平原的法治声浪翻越秦岭,秦巴山区已铺陈别具特色的法治图景。
1月23日,在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玉皇庙镇启动的“文化进万家·我的家乡年”主题“村晚”中,玉皇庙镇干群携手,倾情演绎情景剧《志愿服务有温度,司法调解有成效》。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基层志愿者助力游客解决困难、乡镇司法干部调解兄妹因发展民宿存在分歧引发矛盾的故事。表演者通过白话讲解、情景再现,赢得了群众阵阵掌声。
“村晚”活动开展以来,各镇(街道)利用乡土人才,充分调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积极性,以法治小品、情景剧、单口词等多种形式演绎“法治节目”,让“法律明白人”成为基层普法“主角”。“村晚”越来越成为挖掘群众身边法治故事,培育“法律明白人”,探索“群众演法治、群众看法治、群众用法治”的普法新模式,实现法治宣传与文化惠民同频共振。
民俗节庆蕴藏着法治智慧。1月15日,紫阳县焕古镇的年货大集上,司法所的“法治盲盒”引发围观。答对“扫码领鸡蛋是否合规”可抽取“法治春联”,68岁的李老汉抽中“法典护宅千秋顺”后开心地拍照发在了家族群里。
旬阳市邀请书法家创作的“法治春联”供不应求。“调解化干戈 法典定乾坤”的联语被茶叶合作社负责人装裱上墙。
陕西省司法行政机关发挥人民调解员的政策宣讲员、普法宣传员等多重身份作用,在各类春节活动中,针对村民征地拆迁、山林土地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以案释法,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现场调解,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快板+动漫” 宣传新方式
北上的法治春风掠过黄土沟壑,在革命老区激荡出独特回响。
1月19日,铜川市街头,人民调解员“快板爷爷”王玉理的《学民法典不犯难》引得路人驻足。88岁的王玉理将继承权新规编成快板书:“子女若是不赡养,遗产再多也白忙……”这段表演视频在本地抖音热榜停留了3日,评论区有网友留言“比追剧还带劲”。
铜川市司法局主动探索创新,深度挖掘铜川传统快板宣传模式,将新媒体宣传融入动漫元素,推出了“快板+动漫”普法宣传新方式,打造了鲜明的铜川司法行政普法宣传品牌,形成了以“动漫普法快板”宣传为牵引,带动各宣传板块齐发力的新普法宣传格局,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走向深入。
除此之外,针对能源产业特点,榆林市榆阳区将普法阵地前移,在矿井口通过“安全法规语音提示器”循环播放最新司法解释。
陕北地区节前劳务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48%,创十年新高。
西安大雁塔的灯光映亮法律格言墙,旬阳的“法治春联”贴上山村民居,铜川的快板声回荡在城乡街巷……陕西司法行政系统用5.3万份“法治年货”、1280场主题活动、覆盖370万人次的普法实践,诠释了法治文明的深度浸润。(黄新航 记者 梁爽)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