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说事堂’解决了问题。调解员说得对,大家都是乡亲,要互相理解、以和为贵。”2024年12月27日,绥德县满堂川镇满堂川村村民薛成祥说。
原来,薛成祥因邻居破坏两家共用道路,与其产生矛盾。双方各持己见,来到“说事堂”评理。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
矛盾纠纷无小事,桩桩件件系民生。满堂川镇在镇、村综治中心创新设立“说事堂”,选聘有法律基础、经验丰富、群众信赖的乡贤能人、乡镇干部、“三官一律”等调解能手担任说事员,让群众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发生矛盾有平台“来评理”。
为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满堂川镇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发放党群干群连心卡、群众来访等渠道“揽事接事”。同时,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跟踪问效;对不能有效化解的问题,镇党委班子“出诊下访”,“回炉”说事,直至问题解决,以群众满意度检验说事成效。
“我们不断规范说事制度、完善说事流程、更新说事方式,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满堂川镇党委书记钱建雄说。
如今,绥德已在县、镇、村(社区)设立“说事堂”357个,“说事堂”在榆林市全面推广。
解码“枫桥经验”,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说事堂”是榆林探索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榆林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积极探索构建“加强前端化解、强化中端调处、注重末端治理,筑牢四道防线,建立诉源分析机制、府院联动机制、诉调对接机制、衍生案件防范机制、司法建议指导机制”的“三端四防线五机制”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工作模式,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榆林市司法局成立榆林炜衡商事调解中心,建立“商事调解+司法确认”衔接机制,推动商事调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运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榆阳区以社会治理全科网格为基本单元,选聘1508名人民调解员,成立470个人民调解组织、32个个人调解室、3个律师调解室、6个行业性调解组织、5个司法专业调解室。全区31个乡镇(街道)和40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子洲县公安局马蹄沟派出所创新推出“云调解·共治圈”机制,搭建线上调解平台,整合公检法司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群众等多方力量,实现矛盾纠纷的远程调解,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多方共治的调解生态圈。
榆林市涌现出老高调解室、“佳里·好商量”、郭维德调解室等一批口碑好、专业性强的特色调解品牌,打造群众身边的“解纷中心”。
……
2024年以来,榆林政法机关充分运用“村组日常排查、镇街周分析报告、县区月度研判”机制,全面整合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三官一律”等政法力量,统筹“两代表一委员”“五级五长”等力量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如今,在榆林市,“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 刘曌琼)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