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外国游客感叹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的精美;在西安钟楼,俄罗斯金发姑娘身着古装、手持罗扇,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持续优化的免签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陕西,感受三秦大地之美。
外来游客不断增多,陕西涉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陕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1家,同比增长43.2%。
活跃的外籍人员流动和涉外经济往来,让陕西经济发展呈现新气象的同时,也给陕西检察机关带来新挑战:如何营造好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高质效涉外检察工作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为企业提供便捷涉外法律服务
“我们没有专业的涉外法律人才,在国外遇到法律问题时经常处于被动。多亏了检察机关提供的域外法查明服务,企业在国外经营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11月15日,某中资企业驻外国项目部负责人说。
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涉外检察服务,是检察机关职责所在。2023年11月底,省检察院派员赴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就陕资企业或涉陕企业海外法律风险、合法权益保护和境外安保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明确了涉外检察工作思路,帮助海外企业解决实际法律困难和问题。
针对一些企业想要布局海外市场但了解国外法律和投资风险渠道有限的痛点,省检察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外国法查明与涉外司法案例研究基地合作,为企业涉外活动提供域外法查明服务。针对每个企业行业、风险点的不同,省检察院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提出检察建议或工作提示,帮助涉外企业完善管理运营方式及风险防控措施。
同时,针对企业求助渠道不畅等难题,省检察院为企业提供便捷精准的涉外检察服务,在“一带一路”检察服务中心和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设立企业咨询窗口、开通服务电话,实现12309检察服务热线陕西省“一号通办”和“7天+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为企业咨询涉外经营相关法律、政策和流程提供便利。
加强涉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有人假冒我们的产品卖给了外国公司,我们被侵权了。”今年1月,一通报警电话引起了西安市公安机关的注意。
报警的是陕西某光伏企业。该公司发现有人假冒其商标,出口了一批有质量问题的太阳能组件,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
因该案涉及国外公司,调取和固定境外证据难度较大。在侦查阶段,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调查取证,锁定了一批发往某国的假冒太阳能组件产品。2024年1月,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该案犯罪嫌疑人。
经多方取证查明,犯罪嫌疑人伙同某科技公司生产了与被侵权公司某型号产品相同尺寸和外观的太阳能组件,贴上网购的假冒注册商标铭牌后,销售给外国公司并收取货款102万余元。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仅侵害了该光伏企业的知识产权,还严重影响了该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国家形象。”11月15日,该案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检察机关正在与公安机关开展后续工作,并通过涉外司法程序向外国受害客户说明情况,维护企业声誉。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为此,省检察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服务保障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深化“三个年”活动的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20条措施,推动深化“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建立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和75个保护工作站、190余个企业联系点,联合省公安厅等8家单位制定《陕西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企业创新创业。
建设涉外检察专业化队伍
“涉外案件办理中,公安机关曾聘请过一名外语翻译。我们可否继续聘请这名翻译参与审查起诉阶段工作?”
“我们办理的涉外案件中,当事人带来一份从国外取证的证据。我们应当怎么认定?”
……
话筒不断传递,学员们迫不及待地向授课老师请教涉外案件办理经验。
这一幕发生在9月下旬国家检察官学院陕西分院举办的涉外法治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上。
人才培养是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的基础。近年来,省检察院直面涉外人才数量匮乏和能力欠缺问题,采取“推荐+审查”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推荐选拔2批31人组建涉外、涉港澳台检察人才库,选派人才库成员参加执法司法协作任务。
同时,省检察院单设负责涉外、涉港澳台和知识产权检察的业务部门,有选择性地招录和遴选有国际法教育背景、外语能力强、具有涉外工作经验的人员进入检察机关,并为高校涉外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储备。
依托最高检“一带一路”检察研究基地,省检察院在全省范围内组建涉外检察办案团队、科研团队、翻译团队、外事团队4个团队,推动涉外检察人才跨层级、跨区域灵活调用,激活涉外检察人才建设的“一池春水”。
“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主动回应涉外法治需求,持续加强涉外检察工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外案件、做好每一项涉外法律服务,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葛迪说。(记者 张英)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