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阳光明媚。勉县新街子镇司法所所长赵超再次来到侯某家时,侯某母亲正坐在院子里摘菜准备午饭。了解侯某及家人的生活状况后,赵超很欣慰。
“看你们都好着,我就放心了。有啥事儿给我打电话,我还得去下一户,先走了。”不等侯某母亲出来送,赵超就骑着电动车走了。
赵超第一次见到侯某是在3年前。侯某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工作。可就在入职前回家探亲的时候,一次交通肇事让他的人生跌入谷底。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侯某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暗下来了,“工作没了。有了这污点,这辈子都完了”。
“这可咋办呀,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出来,也不说话。”赵超对侯某的第一次家访并不顺利。除了侯某母亲焦急的哭诉,赵超甚至没能见到侯某,只是隔着门跟他“聊”了一会儿。
“工作没了可以再找,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或者考个证,以后还能找个更好的工作……”那些日子,赵超每天都去侯某家,对他进行耐心劝导。在赵超及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悉心帮助下,侯某逐渐打开了心结。在社区矫正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相继考取了工程造价师证和二级建造师证,并顺利找到了新工作。
如今,解除矫正后的侯某已开启了新的人生,但赵超依然保持着定期家访的习惯,持续关注着侯某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为增强帮教效果,近年来,勉县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相衔接的心理矫治模式,让司法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交流,及时跟进、掌握每一位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并对其产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干预疏导。同时,勉县司法局与民盟勉县总支部建立了全省首家社区矫正“黄丝带”帮教基地,在心理辅导、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多样化的帮扶教育。
“当时就是吃了没学习的亏。现在,我经过培训拿到证书,工作也找到了,在县城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家住武侯镇的刘某说。社区矫正期间,刘某参加了县上组织的免费焊工培训,考取了技能证书,并顺利就业。
为了让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勉县司法行政、民政、人社等部门联动,探索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安置生活保障制度,组织有意愿的矫正对象参加电工、焊工、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通讯员 邹长珍 李志鹤)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