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的汉中市西乡县,热浪滚滚,炎热难耐。然而,位于西乡县工业园区内的陕西华创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室内恒温恒湿的环境,与窗外的似火骄阳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企业主要做新能源,恒温恒湿洁净车间是对锂电池生产的硬性要求。员工也间接享受了新能源的隐形福利。”企业负责人胡温华对前来走访的西乡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介绍。
该企业主营智能穿戴设备中的锂电池生产,摒弃了以往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重金属污染,采用体积小、重量轻、可回收的锂金属作为原材料,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更长、充电效率更高,降低了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一般而言,电池生产厂家都是用电大户,但我们企业基本实现了‘产能+节能’的双赢模式,这多亏了园区法官的帮助。”胡温华说。
2023年6月,西乡法院在县工业园区成立法官工作站,派驻法官到站开展工作,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防范经营风险,完善治理结构等服务。工作站成立不久,法官便关注到陕西华创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耗电“难题”。
“产能企业不能成为耗能大户。”企业负责人在驻站法官的指导下,将目光聚焦在同为园区企业的陕西英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光伏发电板上。
在将厂区屋顶全部改装为光伏发电板后,该企业在用电耗能方面极大缓解了生产压力,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向前迈出一大步,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经过西乡法院驻园区法官工作站的不懈努力,目前,“可持续,循环利用”已成为园区企业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驻园区法官工作站是我们延伸审判职能,助企绿色转型的‘前哨服务站’,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生态环保法律问题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同时在日常宣讲中也有助于督促企业树牢绿色循环发展理念,落实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为高质量循环发展厚植‘生态底色’。”西乡法院负责环资审判工作的院领导周治锋说。
用司法之力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体现在“防治”方面,还体现在“修复”方面。
8月13日,天空湛蓝如洗,处处生机盎然。西乡法院环资审判庭干警一行5人来到了西乡县大河镇。
“放流前要过温过水,一个地点不能投放过多,科学地增殖放流才能起到修复生态的作用。”法官彭延华对同行人说道。随着有条不紊地科学放流,约200尾原生物种大鲵鱼苗入住“新家”,促进当地水系恢复固有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开展增殖放流公益活动,目的是倡导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共护绿水青山,避免因破坏生态而导致的公益诉讼。”环境资源保护法庭法官张辉表示。
去年年初,西乡法院成立了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模式,对辖区各类环境资源案件进行归口审理。一年多以来,西乡法院贯彻环资案件“惩教结合”、修复性司法理念,在个案审理中探索多元替代性生态修复路径,以司法之力护航多样生态。
“李文明(化名)案是我院审理的首例环境资源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该案的审理贯彻了环境资源类案件修复性司法审判理念,对于滥伐林木的行为,我们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判令其在媒体公开道歉,并在原采伐迹地补植造林,定期管护抚育,直至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彻底修复。”西乡法院院长张琨介绍。(李筱 记者 张大鹏)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