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咸阳市秦都区吴家堡街道联盟四路北延段,车辆通行顺畅,道路干净整洁,电动车在道路两旁集中停放,志愿者督促着车辆即停即走。
“从毕塬路到文林路,人挤车堵‘一锅粥’的现象不见了,送娃上学、买菜都方便多了。”对于整治后的街景街貌,吴家堡街道吴家堡社区居民张燕妮连连称赞。
联盟四路北延段是让人头疼多年的“断头路”,电动车、机动车随意停放,加上道路狭窄,高峰期交通堵塞、管理难度大。
吴家堡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秦都区交警大队、小区物业、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对道路进行集中提升整治,通过新建围挡、清理违停占道车辆等方式,有效实现了人车分流,并动工打通了“断头路”。
这是秦都区从“小切口”入手,整合行业部门、街道、社区资源,织密服务网络,集中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为群众幸福“加码赋能”的体现之一。
秦都区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网格“工具箱”和“整合器”功能,打造“4+X”网格队伍,即每个网格固定配备1名街办干部、1名社区网格员、1名社区民警、1名物业工作人员,每个网格根据实际需求常态或动态配备司法干部、民政干部、法官、律师等专业力量,通过“铁脚板+大数据”、群众反馈等方式,让问题及时“露脸现身”。
发现问题是首要,解决问题是关键。秦都区实行“三级流转”机制和交办事项挂牌销号制度,对受理事务实行“事前研判,事中督导,事后总结,定期回访”,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西兰路街道陕西科技大学社区的住宅楼大多是20年楼龄以上的多层楼,设施陈旧、配套不够完善。居民吴颖杰反映:“社区的常住人口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腿脚不便,上下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了解到群众的困难和需求,西兰路街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辖区单位,多方筹措资金,为各小区加装了电梯。“现在,老人能坐着轮椅下楼,晒太阳、和邻居聊天,广场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吴颖杰说。
此外,通过整合资源、打通壁垒,秦都区不断拓展网格服务宽度,提升多元治理效能。
以社区党组织为主、社会组织和非公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秦都区探索推行“公益+市场”社区治理新模式,社区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免费场地,社会组织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目前,“小滨工坊”解决了20名工匠的再就业问题,累计低偿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免费为特殊群体上门服务2100余人次;“小味当家”免费为低保户、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提供配餐及日间照料80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记者 刘居星 通讯员 严文武)
编辑: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