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街道铁路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晓军,自2020年以来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80多件——
11月20日,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街道铁路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晓军(左三)在调解建东街一小区群众房屋违建拆除纠纷。
57岁的陈晓军是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街道铁路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也是碑林区“金牌调解员”。
10多年来,陈晓军始终坚守人民调解工作一线,走千家、进万户,通过春风化雨般的调解,消除矛盾纠纷。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陈晓军累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多件,涉及当事人5000余人,调解金额300多万元。
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会上宣读了《司法部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陈晓军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定分止争 当好矛盾纠纷“裁判员”
“调解矛盾,必须了解双方利益诉求,找准双方纠纷化解的平衡点,做到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11月16日,记者来到铁路局社区,陈晓军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她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调解方法。
今年3月,碑林区建东街一院居民小区对车棚进行改造,车棚承包人王顺福与小区物业因承包费用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车棚改造工程因此被叫停。
陈晓军收到调解申请后,多方走访调查、翻阅历史台账等,很快弄清楚了双方产生纠纷的问题所在。随后,她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拿出了一份事实清楚、法律依据明确的调解方案。对于这份方案,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当场就签订了调解协议。
“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陈晓军说,很多时候,基层纠纷事情不大,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因而调解员必须不偏不倚,彰显出法律的公平正义。
自身知识全面了,干起调解工作来才更有底气。
为了化解矛盾纠纷,当好“裁判员”,陈晓军闲暇时间经常给自己“充电”,认真学习法律、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知识。
陈晓军还有一个工作习惯——和群众“拉家常”“谝闲传”。在她看来,这不仅是在聊天,更是在拉近她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只有得到群众的信任,调解起来才会事半功倍。为此,陈晓军经常深入各个院落,主动了解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坚持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矛盾化解在诉前。
迎难而上 当好“疑难杂症”化解员
陈晓军所在的铁路局社区,矛盾纠纷数量大、种类多,群体性纠纷突出。无论问题多么棘手,她总能沉着以对。
“调解员就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只要肯下功夫,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陈晓军说。
2022年11月,陈晓军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帮助建东街一小区解决了困扰群众20多年的用气难题。由于历史原因,该小区存在着严重的违建、设备老化等情况,导致无法安装天然气。备受困扰的小区居民与物业多次沟通无果,双方一同来到铁路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面对复杂的情况,陈晓军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在2021年10月,该小区物业和居民代表签署了调解协议,确定了改造时间。
一年多后,该小区终于顺利完成改造,陈晓军的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员就是这道防线上的哨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陈晓军对于人民调解工作的理解。
10多年来,哪里有难解的疙瘩,哪里便有陈晓军忙碌的身影。随着一件件疑难复杂案件的成功化解,陈晓军的名字成为碑林区人民调解工作的“金字招牌”。她多次受邀为省、市人民调解员分享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技巧。2021年,碑林区司法局打造了以陈晓军名字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陈晓军金牌工作室”。
释法说理 当好法治精神宣讲员
2022年5月,陈晓军受邀调解长乐坊街道一单位老旧小区因加装电梯产生的邻里纠纷。由于涉及人数较多,陈晓军经分析研判,决定召开调解座谈会,并邀请小区居民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陈晓军摆事实、讲道理,围绕“合法、论理、讲情”三方面细心疏导劝解,使双方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大家心里的郁结通了,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
这次的调解座谈会也为陈晓军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带来新的启发。她意识到,要想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不仅要做好排查化解工作,更重要的是培养群众懂法明理的意识,从而引导群众自觉知法、学法、守法、用法。
此后,陈晓军结合辖区特点,逐渐摸索出一套“板凳工作法”。没有固定的程序,没有严肃的场景,在大家最熟悉的院落里,“一口乡音,几把板凳”,便可以开始一次调解。社区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问题,陈晓军适时引导众人谈人情、讲法律,让法治精神深入群众心田。
除人民调解外,陈晓军还会邀请社区法律顾问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大家围坐在一起,谈感想、话发展、诉心声、提意见,小小的“板凳会”在社区里受到居民的欢迎。
“社区‘板凳会’是我们践行碑林区人民调解‘365’模式的新尝试。我们要让更多群众参与调解的过程,坚持以案释法,以案明理,引导群众自觉树立法治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的工作目标。”陈晓军说。
编辑: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