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保护屏障 守卫碧水蓝天——咸阳法院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综述

时间:2023-08-14 09:00:44  来源:西部法制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筑牢保护屏障 守卫碧水蓝天——咸阳法院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综述

全市法院要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以司法利剑守护咸阳的碧水蓝天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生态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咸阳法院重任在肩奋楫笃行。

“近年来,咸阳经济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为了保护好咸阳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咸阳两级法院积极协调检察、水利、林业、生态环保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6个司法保护基地,打造集环资审判、法治宣传、环保教育、生态修复、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司法保护平台,构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格局。” 7月29日,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办主任杨党代接受采访时说。

咸阳两级法院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法院指导下,立足府院联动机制,以司法利剑守卫碧水蓝天,主动配合开展“六治六清”,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建好用好司法保护基地,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筑牢屏障 集聚保护合力

紧紧围绕省法院“1281”工作思路,咸阳法院聚力实现“单项争第一、整体创一流”目标,严格贯彻落实省法院部署要求,不断创新环资审判工作机制,加强司法保护基地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咸阳两级法院探索创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多种环境资源审判独有的裁判执行方式,积极建设生态司法保护基地集群,先后联合检察院、政府部门设立包括马栏革命旧址司法保护基地、彬长水源地司法保护基地、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石门山国家森林司法保护基地、“九嵕山·东庄水库”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郑国渠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6个司法保护基地,有效衔接执法与司法,做优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建立司法保护基地集群,目的是夯实根基、立足平台、搞好协作。咸阳法院正在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等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作,推动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协调配合、互动联动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构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大格局。

履责于行 发挥示范作用

“判决书送达后,为使判决书内容得到落实,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紧盯跟踪计划,不定期前往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施工现场查看、督促,记录在案,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提出要求,并依法告知逾期履行的法律后果,确保污水治理工程如期完成。”作为三原县人民检察院诉三原县某镇人民政府未履行法定职责一案的主审法官,三原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孙房房谈起案件办理过程,仍觉得历历在目。

2017年4月,三原县法院对这起清河污水排放诉讼案件进行了审理。判决书生效后,三原县镇两级政府在当地筹建污水处理厂,使得清河水再次清澈。

该案入选最高院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二批中国环境资源司法案例,被收录在最高院环资庭编著的《中国具有影响力环境资源案件》《中国环境资源精品案例评析》两部重量级环资审判丛书中,被省高院评为陕西环境资源审判最具影响力案件之一。孙房房于2022年8月荣获最高院颁发的“全国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环境资源审判法官一定要有敬业爱岗情怀,一代代法院人守护的不仅仅是秀丽山水,更是在守护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名片。全市法院要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以司法利剑守护咸阳的碧水蓝天。”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永强表示。

关口前移 创建“绿碳法庭”

彬州市新民镇是彬州工业乡镇。为了提升黄河支流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2022年6月2日,彬州市人民法院在新民镇文家坡煤矿成立“绿碳法庭”,并在驻镇企业选任8名环境保护联络员,助力黄河支流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体系建设、保障“绿色矿山”建设。

“绿碳法庭”成立以来,彬州市法院将司法协调和监督的关口前移,帮助企业推进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3类技术成果应用,多措并举实现了固体废物的高效转化、绿色排放,先后召开涉及环境保护协调会3次,诉前化解煤矿采空区修复纠纷2起。

彬州市法院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前沿阵地作用,成立刑事、民事、行政环境资源案件集中审判与执行的“3+1+1”机制,促进环境资源案件高效办理,2022年依法审理了被告人贺某非法占用农用地经营煤场破坏生态环境一案,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要求被告人对涉案农用地进行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直到主管部门验收合格为止。

环境资源案件“3+1+1”机制的建立,对于涉及生态环境的民事、行政和非诉纠纷,注重矛盾的基层化解、就地化解,推动行政调解、行政裁决、人民调解的有机衔接,开展生态环境纠纷多元调解“一站式”服务,为绿水青山厚植“司法防护林”。

生态修复 坚持双向用力

旬邑县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肖某某犯盗伐林木罪一案,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5万元,责令被告人肖某某按照旬邑县林业局《关于旬邑县马栏镇前掌村林木采伐案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作业设计》进行补植,并增加一倍惩罚性赔偿责任,确保树木成活,由被告人肖某某提供30日生态环境治理公益劳动,同时,法院对被扣押的作案工具油锯依法予以没收。

该案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司法审判全过程,探索以生态修复为中心的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和多元化生态修复方式,实行补植复绿、劳务代偿等替代性方式恢复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生态效果。

“在咸阳,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咸阳法院还将继续坚持打击与治理并重,把生态修复机制贯穿司法审判各环节,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同时抓住重要时段开展法治宣传,进一步传播生态文明及现代环境司法理念,增强全社会共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意识。”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卢玎说。

编辑:孙洁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